应急救援。甘肃省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进展快,初步形成了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援工作格局。全省共编制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件19300多件,编制重特大地震灾害应急处置操作手册达到100%,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建立了地震应急演练机制,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每2年举办1次地震应急桌面演练;各级抗震救灾指挥部以及各部门、单位,学校、医院、企业等每年平均演练总数达到400多次,近年来在省内发生的10多起破坏性地震应对工作中预案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省共组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62支。其中,省级4支,包括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国内省级第一支国际重型救援队),甘肃东部(天水)、西部(金昌)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甘肃省重大突发灾害救援队。市州级15支、县区级43支,队伍成员主要依托武警、消防和解放军部队等组建而成。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部分市县救援队实施了汶川、玉树、岷县漳县地震和兰州九洲山体滑坡、舟曲泥石流灾害救援行动,取得了突出成绩,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组建了1800多支各行业应急抢险队伍,100多人的地震现场工作队,与各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构成了全省实施地震灾害救援和应急抢险的整体实力。大力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建成配有基本装备的志愿者队伍300多支,全省以省级专业救援队为龙头,市县级救援队为主体,志愿者队伍为补助的地震救援队伍力量体系不断壮大。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先后为全国12个省(区市)700多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骨干进行了培训,同时为省内外应急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基层社区干部和中小学生3000多人提供了培训或参观体验。全省共建成有标志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380处,其中260多处建有交通、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兰州市43处、平凉市5处应急避难场所在全省树立了典型。
建成了先进可靠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震后能够迅速判断地震的规模、影响范围、损失程度等情况,协助指挥人员科学决策,该系统在岷县漳县地震中得到了实践检验。省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成了视频会议系统,可实现与省政府应急办和各市州指挥中心、中心地震台的视频联通,基本形成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省市县三级抗震救灾指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