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来,实验室先后派出人员分别到日本、美国、意大利、奥地利、加拿大、希腊及新西兰等国进行交流访问同时接收国外专家来研究室开展访问与合作交流。
(1)2017年2017年1月,实验室主任王兰民研究员赴智利参加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大会接受了题为“Physical mechanism and prevention method of loess slope failure induced by the coupling effect of earthquake and rainfall”的论文;2017年7月实验室主任王兰民研究员赴加拿大温哥华参加第三届国际地震岩土工程性态设计大会并做了题为 “地震和降雨耦合作用下黄土边坡的性态设计方法”的报告。
(2)2016年7月,美国肯塔基地质调查局王振明教授来实验室交流访问;8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Ross W. Boulanger教授、日本中央大学Takaji Kokusho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王刚副教授来实验室交流访问;10月至11月,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Kyriazis Pitilakis教授、英国地质调查局Tom Dijkstra博士、日本京都大学Toshitaka Kamai教授、美国肯塔基地质调查局William C. Haneberg局长和王振明教授来实验室交流访问。外国专家与实验室人员就“地震和降雨耦合作用下黄土边坡失稳机理与预防方法”项目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交流和专题研究,并就今后在该领域的合作交流签订了研究备忘录。
(3)2015年8月29日至9月2日,实验室副主任吴志坚研究员以组委会委员的身份,赴日本札幌参加第6届中日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被会议录用的论文题为“Analysis of disaster-causing mechanism of loess landslides induced by the Minxian-Zhangxian Ms6.6 Earthquake, China”。该篇论文被安排在第二分会场“岩土灾害减轻”进行口头报告交流。
2015年10月30日-11月5日,实验室主任王兰民研究员赴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参加了第6届国际地震岩土工程大会,报告题目为“Study on the effect of loess sites on seismic ground mo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eismic design”。
(4)2014年8月,美国肯塔基地质调查局前局长詹姆斯·科布博士和王振明教授应邀到我室开展学术交流。詹姆斯·科布博士和王振明教授分别做“Current Issues in Earthquake Hazard Mitig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和“工程地质学的最新研究现状及进展”的学术讲座。另外,詹姆斯·科布博士对青年研究人员的英文学术论文写作进行了指导、修改,并做了题为“Preparing Manuscripts in English for Journal Publications”的报告,并就后续的交流合作计划进行了商讨。
(5)2013年3月和6月,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兰民研究员赴奥地利维也纳参加联合国禁核组织2013年科技大会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2013年科技大会,参与确定了科技大会的详细日程和议程;审阅了大会收到的全部论文摘要,确定了口头报告与展板报告;确定了特邀报告人、分会主席和相关事务。第二次会议后拜会了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马升琨参赞,并汇报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情况。
(6)2012年3月,实验室吴志坚、王平、夏坤等3名科技人员赴日参加了4×6m振动台的在厂预验收和操作培训。2012年5月,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兰民研究员圆满完成了对意大利、奥地利的交流访问,并参加了在意大利陶尔米纳举行的第2届国际地震岩土工程性态设计大会。会后,王兰民研究员访问应维也纳自然资源与应用生命科学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签订了长期合作交流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