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地震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责任担当,整合力量,创新宣传形式,突出宣传重点,不断强化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全省各地区建立了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地震、教育、广电、科协等相关部门协作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机制,逐步形成了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面向社会、贴近民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格局,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影响广泛、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全省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抓好防震减灾宣传机制建设。我局起草并由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甘政办发[2012]94号),先后与省广电局、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防震减灾公益宣传工作的通知》(甘震发[2012]133号)、《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甘震发[2012]134号);自2014年起,连续4年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制定印发了年度《甘肃省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宣传工作进行科学谋划,每年年初及时制定并下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要点,对年度工作任务进行具体部署。
做好重点时段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5年来,利用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世界地球日”、“国际博物馆日”、“法制宣传日”等重点时段,制定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省、市、县三级地震部门联动组织开展大型集中宣传活动。组织开展“平安中国”大型系列宣传活动及兰州国芳百货购物广场、天庆家园社区、兰州银行、学校等地震应急演练,电视台宣传报道、减灾动画片首映式、东方红广场、九州开发区等一系列宣传活动。联合省国土资源厅、省科学院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以“关爱生命、预防灾害”为主题的科普宣传公益活动,极大的提升了防震减灾宣传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
推进防震减灾知识“七进”宣传活动。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纳入省委(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公务员岗前培训教学。加强市县防震减灾工作能力提升,组织全省市县地震局举办多期《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宣贯培训班;举办了市县地震应急救援能力(第一响应人)培训班和市州、县区地震局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5年来,各级地震部门为领导干部做科普讲座1千余场次,为15万余名领导干部传授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编制农村民居抗震图集免费向农民发放,培训农村建筑工匠5万余名;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工作,提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防震减灾科学素养。5年来,全省共组织大型科普宣传800多场次、发送手机短信450余万条、电影专场100多场次、刊发稿件1300多篇、电视消息700多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多万份,组织8000多场次地震应急演练;做到了“报纸有文章、电视有报道、手机有短信、人员密集区有影像、广场有活动、学校社区有演练”的宣传格局,接受教育人数达300多万人次,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明显增强。
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创建。制定《甘肃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认定管理办法》和《甘肃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标准(试行)》,调动全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现有社会资源的作用,全省开展了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县区)等一系列示范创建工作,并将示范创建推动工作情况纳入了市县地震部门年度防震减灾综合评比之中。截至2017年9月,全省共创建国家级示范学校2所,省级示范学校153所;共创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8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65个;白银市继续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城市创建各项工作,靖远县正式向中国地震局申报创建防震减灾示范县;平凉市灵台县和酒泉市玉门市全面启动防震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我局指导市县地震部门通过开展示范创建来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示范效果不断显现,成为推动防震减灾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我局被中国地震局评为2015年度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优秀单位,2015和2016年度连续2年被评为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先进单位。
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制定了《甘肃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全省各地分别以地震台站、科学技术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为载体,积极创建了一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拓展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空间,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科普宣传条件显著改善。截至2017年9月,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3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8个,并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甘肃省委党校把兰州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设为定期防震减灾现场教学点,庆阳市地震局投资建设并开通了“庆阳数字地震科普馆”,建设完成了天水防震科普体验馆、白银市防震减灾科普馆、嘉峪关地震科普馆,张掖市青少年教育地震科普馆等。在中国科协等9部门关于表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十二五”实施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中,甘肃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市县工作处)处长蔡红卫、甘肃省兰州市地震博物馆馆长雷麦莉分别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兰州市地震博物馆被认定为2016-2019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5年来,各类科普教育基地接待公众参观达到25万人次。
注重创新宣传形式与内容。我局先后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省电视台、甘肃日报、省民政厅、省广电局、省教育厅、省卫生厅和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甘肃分公司等单位建立了常态和震后新闻宣传工作长效机制。《甘肃日报》、《兰州晚报》等多家省内主流媒体记者对局领导进行了专题采访或登载署名文章。我局协助央视摄制组到陇南拍摄了农居抗震科普专题片《家园》。积极配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与发现》栏目,到兰州市地震博物馆采集素材拍摄工作。协助甘肃省电视台拍摄“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节目。注重开展“互联网+防灾减灾科普”, 在甘肃地震信息网首页开设地震科普栏目,省、市、县三级网站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常态化、规范化运行。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微博、微信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努力创作科普宣教作品。编印了《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读本》、《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读本》、《甘肃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读本》,各类宣传折页、光盘、挂图,与省科协等联合制作了《防震减灾科普公益宣传片》并下发各市州和社区;与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联合编印了《甘肃省防震减灾知识教育读本》。省局坚持每月出版印刷《地震知识》、《甘肃抗震救灾》,每季度出版《地震工程学报》期刊。
5年来,省、市、县地震部门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线下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各地各部门、媒体、企业广泛参与,形成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格局,科普宣教工作深度融入我省全面科学素质建设总体布局,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硕果累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5年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奋斗成果,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实现甘肃省地震局发展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