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省局动态 >> 正文

由表及里,捕捉断层深部流体孕震信息——开展构造地球化学流动监测

发布时间:2017-10-19 00:58:0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提出了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防灾减灾救灾理论、思想、战略和方法,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新时期防灾减灾救灾理论的一次升华、发展思路的一次重大转变,也为新时期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丰富了内涵,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地震灾害风险不断加大,防震减灾基础依然薄弱,地震预测仍然是世界范围内的科学难题,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挑战前所未有。作为一名地震工作者,我们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心怀“告别伤痛,面对未来的”憧憬,发挥地震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战斗的伟大精神,为地震事业不断努力奋斗。

着力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是地震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提升抵御地震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的关键。在中国地震局监测司的支持下,甘肃省地震局地下流体学科组以张慧,苏鹤军为领头人,带领课题组成员李晨桦,周慧玲,王岩鸿等同志,积极投身到地震地下流体流动监测的工作中。近年,地下流体学科组首先提出在基于物理孕震模式下开展地下流体流动观测,并在活动断裂分段性研究以及地下流体流动监测台网布设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成为中国地震局地震地下流体流动观测牵头团队之一。本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断裂中东段、海原断裂带、六盘山断裂带、甘东南地震危险区展开长期地下流体流动观测,以满足西北地区地下流体前兆观测、短临跟踪、宏观异常落实和震后趋势判断等地下流体技术服务需求。

祁连山区气候恶劣,时而烈日炎炎,时而冷风嗖嗖,阴晴不定,顶风冒雨成为我们的家常便饭,而西秦岭地区山岭纵横,提仪器爬坡翻沟也是常遇之事。尽管流动监测工作异常艰苦,我们依然严格按照测量规定,一丝不苟,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为之后的分析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常规测项包括氡、汞、氢气、二氧化碳,每一个测项的完成,都需要用钢钎打一个深至少80cm的导向眼,插入取样器,使得取样头与导向眼内大气隔绝,然后开始正式测量。因为地震科学有很多的难题尚未突破,测量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有疑惑的问题,我们及时商讨遇到的问题,查阅文献,对每条测线数据进行初步的可靠性分析,探究其中的科学问题。

这些平凡而艰辛的工作,也常常会遇到一些民众的质疑。但是经过长期的工作积累,以及现场每一条测线的观测分析,我们坚信我们的工作对防震减灾事业有着重要意义,不枉费千山万水留下的汗水和足迹。不忘初心,扛起责任,践行“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守奉献”的行业精神,我们依然保持足够的热情,坚持平凡而伟大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