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7日至9日,根据局机关党委统一安排,我参加了南梁革命根据地和六盘山长征纪念馆参观学习活动,通过实地参观,重走红军长征路,我对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不忘初心的革命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一、南梁参观学习有感
6月8日,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南梁革命根据地。南梁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一个中心,在革命战争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在这里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并成为八路军奔赴前线的出发点,在中国解放战争历史上有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中央红军安营陕北,驻军延安,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南梁革命根据地孕育的革命精神蕴含了“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丰富内涵,被总结归纳为“南梁精神”。
在南梁的参观学习,使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一是面向群众,求实开拓是革命精神的应有之义。革命战争时代的实际,我们党当时的工作环境决定了面向群众和求实开拓是我们存在的根本,是我们扎根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根据地的红军战士帮助群众种地、挑水、扫院,随行军医还为当地老百姓看病等等,军爱民民拥军的军民鱼水情给当地老百姓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凭借着这种和老百姓的血肉联系,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彻底剔除了一些旧军队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军民之间的对立关系,保证了红色政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战胜困难,经历任何风险。二是百折不挠坚守信念是革命精神的可贵品质。从1932年3月寺村塬游击根据地的开辟直至1934年11月陕甘边南梁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的建立,陕甘边的革命斗争曾经历了一个曲折艰辛的发展过程。每当红军因受“左”倾错误的干扰,在革命战争中受到挫折时,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总是以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精神来领导部队,使战士们相信,困难和挫折是暂时的,胜利一定属于红军。正是这种百折不挠坚守信念的信心和勇气才能成就我们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成就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和传奇。三是顾全大局是南梁精神的传奇精华。顾全大局的精神意识成就了南梁的传奇,成就了中国陕北和延安,正因为这种对自己的放弃,对小我的牺牲的勇气,使得革命顺利进行,使这个硕果仅存的根据地更加辉煌,陕北延安的火种越烧越旺,终至全国,使得中国革命梦起南梁。我们必须对这种精神认真进行学习和发掘,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去践行它,顾全大局,牺牲奉献的意识是成就大事业的一个必备品质,只有有了功成不必在我的这种伟大胸襟,我们干事创业才能有远见,视野开阔,才能取得卓越成绩。
二、六盘山长征纪念馆参观有感
6月9日,我们佩戴着党徽,乘车到六盘山山顶,参观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并面对党旗进行了入党宣誓。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认真感受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
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精神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电影和书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当我们重新站在六盘山顶,遥想当年红军战士用脚掌丈量出了两万五千里,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我认为重走长征路的意义不在于复制,而在于以当代的心灵和文化去体验当年的长征精神,让我们知道红军长征经历了多少艰难困苦,从而明白社会的进步来之不易,更深刻的体会和平的珍贵和战争的残酷。重走长征路,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心灵选择,是我们党优良传统的精神追溯,更是我们彰显民族精神的一次契机。
三天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这次学习不仅让我对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长征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更让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我要把南梁精神和长征精神永远记在心头,不忘初心,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奋斗。
(甘肃省地震局震害防御处 贺建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