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导师风采 >> 正文

王兰民 研究员

发布时间:2022-08-26 23:23:3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22103609hhu2.jpg


个人简介

王兰民,男,19603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土木(岩土)工程师,中共党员。现任国际岩土地震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亚洲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兼职教授和《岩土工程学报》等7种核心期刊编委及《地震工程学报》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

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地震灾害防御理论与技术。

科研工作及获奖情况

主持完成和承担过3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2004年、2003年、2002年分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8年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1996年获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7年被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授予“全国地震科技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获甘肃省“先进工作者”的殊荣,2005年当选“甘肃省十五期间十大杰出人才”,2001年被甘肃省委和省政府授予“甘肃省优秀专家”称号。截至到2008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3篇、EI期刊论文14篇;合著学术专著4部,其中主编出版的《黄土动力学》专著创立了一门新学科,丰富了国际土动力学与岩土地震工程学的研究内容。开拓的黄土液化研究领域已成为国内土动力学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提出的黄土地震滑坡、震陷和液化等地震灾害的机理、定量预测和预防技术方法,在修订我国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及制订《兰州市高层建筑抗震技术标准》、《甘肃黄土窑洞设计与施工规程》(试行)、《兰州市区建筑抗震设计规程》时得到了较好地应用;研究取得的部分成果已被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专业委员会编写的《土动力工程应用实例与分析》采纳和引用,在西部黄土地区大中城市、大型企业和生命线工程的抗震防灾基础研究以及甘肃、陕西、山西、宁夏、北京、上海、湖北、山东、青海、海南等10多个省区的重点建设工程的场地评价中得到了应用,使用效果良好,同时被纳入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协会岩土地震工程委员会编写并颁布的《地震岩土灾害区划手册》(修订版)中,以指导多地震国家的岩土地震灾害区划;倡导的冻土动力学与冻土地震工程研究已经成为冻土工程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主编的《农村民房抗震理论与技术》一书为我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已成为我国岩土工程领域特殊土工程学科的带头人。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大会上做特邀报告和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国际岩土地震工程领域的知名学者。

研究生培养情况

1996年起担任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所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12人;2000年后历任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指导博士研究生5人。

导师联系方式

地址: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邮编:730000

E-mail: wanglm@gssb.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