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导师风采 >> 正文

张元生 研究员

发布时间:2008-10-10 10:28:13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undefined

个人简历

张元生,男,研究员,博士。中国地震局领军人才、“西部之光”高级访问学者,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曾应邀赴韩国、日本和俄罗斯做学术交流访问。承担和参加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累计约40项,获省部成果奖9项,软件著作权3项,合著专著2部。甘肃省地震学理事长,甘肃省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学会地壳深部探测委员会、地震电磁专业委员会、空间对地观测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地震工程学报》编委。

主要研究方向

地球内部结构研究:应用层析成像和接收函数方法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以及深浅构造的关系;地震预测新理论新方法研究:应用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研究地震信息提取方法和地震信息识别指标,主动源;地球内部动力学环境研究:应用GPS资料研究板内和板间的应力场分布及变化,预测大地震发生的可能区域。

科研工作级获奖情况

一、近十年来承担的主要课题和项目

中国地震局课题《地震体波走时资料反演地壳上地幔三维速度结构方法和软件的研究》,“十五”国家攻关项目子专题《红外遥感地震短期前兆的异常特征、预报方法和机理研究》和《卫星红外遥感技术在地震短期预测中的研究》,“十五”建设项目“甘肃省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建设”中的《兰州地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研究》,财政部“重中之重”项目《兰州观象台卫星接收系统建设》课题,天津市科委项目《地震层析成像软件计算并行化》,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青藏高原东北缘三位速度和Q值成像》,国家“973”项目子专题《南北地震带北段8级地震序列及震源构造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专题《静止卫星OLR数据地震异常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喜马拉雅计划项目一期和二期分项《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南北地震带北段》、《主动源重复探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甘东南地区三位速度结构》,国家重大专项遥感地震监测与应急应用示范高分辨率对地观测重大专项(民用部分)《青藏高原东北隅地震动力学与综合应用示范基地》专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专题《卫星红外观测与地震前兆亮温异常特征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课题《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危险性的多主动源监测研究》,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甘肃重点地区地震预测预警新方法与新技术》等。

二、发表论文与成果获奖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40余篇,其中SCI和EI检索期刊论文20余篇。 省部级成果奖励有《用区域数字台网资料研究震源区介质物性和应力场短临变化特征》中国地震局三等奖,《鄂尔多斯西缘及西南缘深部结构与构造》中国地震局三等奖,《西北地下流体观测网综合应用研究》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短期预测》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兰州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探测地下结构的人工震源技术系统及其应用》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等9项。

研究生培养情况

2001年取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培养硕士研究生23名,毕业21名,在读2名。

导师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450号

邮政编码:730000

电子邮箱:zhangys@gsdzj.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