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震害防御 >> 工作信息 >> 正文

砥砺奋进的五年--甘肃城乡抗震设防水平全面提升

发布时间:2017-10-13 16:59:17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地震灾害预防是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是我国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甘肃省地震局坚持“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工作理念,着力提升灾害预防基础能力,大力培养公众灾害预防意识,聚焦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形成政府、社会、公众相结合的地震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全面提升了城乡抗震设防水平。

  五年来,省政府办公厅相继印发了《关于贯彻执行< 甘肃省抗震安全农居工程活动断裂分布图>(1:50万)、< 甘肃省抗震安全农居工程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50万)的通知》和《甘肃省加快推进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意见》,我局参与编制并颁布实施了《甘肃省建筑抗震设计规程》、《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将抗震设防要求落实到了城乡建设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并以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颁布实施为契机,分别在兰州、天水、张掖举办3 期宣贯培训班,为新时期全面提升我省城乡抗震设防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甘肃省地震局不断完善各类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制度,14个市州全部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推进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完成了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石油化工、铁路、核工业、电力、民航等多项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批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6000余项。省、市地震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陇南市9县区,天水市、合作市、舟曲县、永靖县、兰州新区等地震小区划和岷县、漳县、武威市等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为城市规划提供防震减灾技术支持。积极推广建设工程减隔震技术,自2016年天水碧桂园开始建设后,我省第二个运用减隔震技术建设的住宅小区天水天麟金水湾也于2017年正式开工建设,城乡基础设施防震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年来,大力推进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民居不设防的现状。全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托灾后重建、移民搬迁、危旧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下山入川工程等项目,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部署,加强农居建筑抗震技术指导与服务、建筑工匠抗震施工技术培训、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覆盖面,促进城乡地震安全均等化,全力推进抗震安全农居建设。五年来,全省共培训农村工匠5万多人次,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02.8万户,建成抗震安全农居375.5万户,房屋抗震能力显著提升,我省农村基本不设防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经受住了多次中强地震的检验,其减灾实效在2013年岷漳6.6级地震、2016年门源6.4级地震和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中得到充分显现。

  截止目前,全省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评率达到85%以上,一般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率达到90%以上,抗震安全农居占全省农居总数的74%,城市高风险、农村不设防的现状得到极大的改善,我省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有了飞速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